文章
  • 文章
搜索

025-86679153

资讯中心

INFORMATION CENTER

首页 >> 资讯中心 >>行业资讯 >> 货政报告有哪些新表述?
详细内容

货政报告有哪些新表述?

640.png

2022年5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2022年第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解读如下:

国际形势:地缘局势取代疫情成为首要矛盾。去年Q4报告还只是强调疫情、通胀、发达经济体政策调整等因素带来的不确定性,提出关注可能的经济金融风险。随着一季度金融市场震荡加剧,Q1报告表示“全球经济复苏前景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加大”。央行关注问题从Q4的“新冠疫情”“主要发达经济体政策转向”“全球高通胀”变为Q1的“地缘局势紧张”“主要发经济体政策加速收紧”“全球复苏分化”。

国内形势:内外因素冲击影响上升。对比去年Q4,一季度地缘政治、疫情等因素对于全球通胀、供应链、全球化的影响逐渐显性化。一方面我国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另一方面继续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央行特别强调近期疫情对于餐饮零售等接触型消费、企业生产、物流和供应链造成的显著影响。

货币政策“主动应对、提振信心”。和去年Q4比,货币政策“稳健”基调不变,继续强调发挥好“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但是具体要求从“充足发力、精准发力、靠前发力”变为“主动应对、提振信心”,这也是面对当前经济困难和稳增长压力的应有之义。总量层面上,要求“综合运用多种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但目标不再是简单的“引导市场利率围绕政策利率为中枢上下波动”,而是要“稳定好市场预期”,意味着货币宽松仍有空间;结构层面上,继续强调发挥好再贷款工具作用,重点从“信贷增长缓慢地区”切换到“涉农主体、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同时新增科技创新和普惠养老再贷款。

降成本目标不变。今年3月份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65%,同比下降0.45个百分点。Q1报告要求“持续释放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效能,推动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特别强调“发挥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重要作用”。央行在专栏3中重点介绍了2022年建立的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预计有利于银行稳定负债成本,进一步促进实际贷款利率下行。

对海外货币政策和物价的关注上升。去年Q4央行提及汇率问题时强调“以我为主”,但Q1报告增加了“兼顾内外平衡”的表述,同时要“密切关注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调整”。去年Q4报告摘要中未提及“物价”问题,但今年一季度提出“密切关注物价走势变化,支持粮食、能源生产保供,保持物价总体稳定”。

房地产调控放松细节得到确认。房地产相关表述方面,“房住不炒,坚持不作为短期刺激经济手段”的定调不变,明确继续“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但新增“支持各地从当地实际出发完善房地产政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结合中央和地方释放的政策信号看,未来需求端政策在“因城施策”原则下进一步宽松趋势不变,而偏审慎的供给端政策能否“破局”仍需关注。

风险提示:货币宽松不及预期,宽信用超预期,利率波动超预期。

2022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今年以来,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叠加的复杂局面,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实现平稳开局,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4.8%,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1.1%。中国人民银行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政策发力适当靠前,促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一是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4月15日宣布全面降准0.25个百分点,投放长期流动性约5300亿元,前4个月人民银行靠前发力向中央财政上缴结存利润6000亿元,相当于投放6000亿元基础货币,一季度通过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净投放长期流动性4000亿元,引导金融机构合理投放贷款,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二是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用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实施好碳减排支持工具,设立2000亿元科技创新再贷款和400亿元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增加1000亿元再贷款额度支持煤炭开发利用和增强储能,综合施策支持区域协调发展。三是促进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1月1年期MLF和7天期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均下降10个基点,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效能,当月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分别下行10个和5个基点,推动金融机构向实体经济让利。四是把握好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平衡。深化汇率市场化改革,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加强预期管理,发挥汇率调节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功能。五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处置风险,金融风险总体收敛。

总体来看,今年以来货币政策主动应对,靠前发力,增强前瞻性、精准性、自主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不断提升。一季度新增人民币贷款8.3万亿元,同比多增6636亿元,3月末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分别增长9.7%和10.6%,较上年末分别上升0.7个和0.3个百分点。金融对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小微企业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支持力度加大,3月末普惠小微贷款和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24.6%和29.5%。一季度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4%,比2021年下降0.21个百分点。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3月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6.3482元,较上年末升值0.4%。

近期,新冠肺炎疫情和乌克兰危机导致风险挑战增多,我国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同时也要看到,我国发展有诸多战略性有利条件,经济体量大、回旋余地广,具有强大韧性和超大规模市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下一阶段,中国人民银行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政府工作报告》要求,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持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健全现代货币政策框架,推动高质量发展,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稳字当头,主动应对,提振信心,搞好跨周期调节,坚持不搞“大水漫灌”,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落实好稳企业保就业各项金融政策措施,聚焦支持小微企业和受疫情影响的困难行业、脆弱群体。用好各类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积极做好“加法”,引导金融机构合理投放贷款,促进金融资源向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和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企业、行业倾斜。适时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用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科技创新再贷款和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抓实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运用。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优化央行政策利率体系,加强存款利率监管,发挥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重要作用,着力稳定银行负债成本,持续释放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效能,推动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密切关注物价走势变化,支持粮食、能源生产保供,保持物价总体稳定。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加强跨境资金流动宏观审慎管理,强化预期管理,引导市场主体树立“风险中性”理念,保持外汇市场正常运行,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密切关注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调整,以我为主兼顾内外平衡。坚持底线思维,增强系统观念,遵循市场化法治化原则,统筹做好重大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工作,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本文综合自:中国人民银行、岳读债市。

  • 电话直呼

    • 13696741207
    • 18952084089
    • 13696741207
  • 关注官方公众号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