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025-86679153

睿立方观点

RECUBE VIEWPOINT

首页 >> 睿立方观点 >>原创观点 >> 睿观点 | 城投类企业参与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的策略选择
详细内容

睿观点 | 城投类企业参与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的策略选择

摘要:

现阶段发展循环经济已成为我国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内在要求,对保障国家资源安全,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打造循环经济产业园已成为地方政府推动园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十四五”期间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任务。地方政府及城投类企业应积极推进各类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

一、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概述

(一)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的含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2018年修正),循环经济是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即“3R”原则:Reduce、Reuse、Recycle)活动的总称。其中减量化是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减少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再利用是指将废物直接作为产品或者经修复、翻新、再制造后继续作为产品使用,或者将废物的全部或者部分作为其他产品的部件予以使用;资源化是指将废物直接作为原料进行利用或者对废物进行再生利用。

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就是按照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发展原则,改造现有的各类园区(包括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及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现代农业产业园等各类专业园区)空间布局,调整产业结构,突破循环经济关键链接技术,合理延伸产业链并循环链接,搭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创新组织形式和管理机制,实现园区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和废物“零排放”,不断增强园区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的意义

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是我国立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发展阶段,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内在要求和具体体现,对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资源能源安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最终实现经济、社会、政治、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经过多年发展建设,目前我国各地各类型产业园区已形成较大存量规模,伴随着工业企业“退城进园”以及农业、服务业的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各类产业园区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和地区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根据赛迪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光是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30家)和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69家)合计GDP总量就达29万亿元,占全国GDP比重高达25.3%。与此同时,产业园区也成为能源资源消耗、各类污染物产生或排放的集中区域,目前很多园区受到土地、资源、环境等因素的制约,迫切需要提高资源产出率和降低区域环境风险。因此对现有产业园区进行循环化改造势必成为各地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的着力点和主抓手。

二、“十四五”是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重大机遇期

(一)政策体系日益完善,引导、监管循环经济发展

国务院2005年7月2日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22号),作为纲领性指导性文件,拉开了我国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序幕。《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2009年1月1日正式实施,标志着我国循环经济进入法制化管理轨道。此后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支持体系不断丰富完善。

2021年7月1日,国家发改委印发《“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发改环资〔2021〕969号),从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全过程对“十四五”时期循环经济发展作了系统部署,明确了三大任务、五项重点工程及六大行动,其中就包括鼓励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以及对现有产业园按照“一园一策”原则逐个制定循环化改造方案,要求具备条件的省级以上园区2025年底前全部实施循环化改造,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产值达到5万亿元。政策保障方面,文件提出从健全法律法规、完善循环经济统计评价体系、强化行业监管等方面加强循环经济发展规范性,利用政府绿色采购、资源综合利用税收优惠、绿色金融产品创新等财政金融措施引导、监管循环经济发展。

表2-1 “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目标

指标

2020年数值

2025年目标值

主要资源产出率

比2015年提高约 26%

比 2020 年提高约 20%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

86%

保持在86%以上

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率

56%

60%

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率

50%

60%

废纸利用量

5490万吨

6000万吨

废钢利用量

2.6亿吨

3.2亿吨

再生有色金属产量

1450万吨

2000万吨

(二)科技水平稳步发展,支撑、赋能循环经济发展

发展循环经济的核心是在生产前端对资源的高效利用、在过程中端对产品的再利用和在消费后端对废物的资源化再利用,整个链条对一个国家整体技术水平、工艺和装备实力要求极高,涉及到清洁生产技术、替代技术、减量化技术、再利用技术、资源化技术、无害化技术、系统化技术、环境检测技术等关键技术及支撑设备。

自国务院2006年将循环经济技术列入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以来,通过多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我国相关技术和装备发展水平已得到全面提升。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工业体系最为完整的国家,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并系统性地向中高端发展阶段迈进。随着工业水平和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科研实力也日益强大,从应用科学的全面突破走向对基础科学的深入探索。

另外随着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5G、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核心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革命迅猛发展,通过建设智慧园区或智慧城市系统,可以形成统一的数据采集、传输、处理、应用平台,极大提高园区内各经济主体的信息协同性和生态共生度,实现循环经济产业链各个环节的高效衔接。

系统完整的工业体系、日益提升的研发能力、逐渐成熟的循环经济技术及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正是我国大力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发展循环经济的底气所在。

(三)发展、消费理念不断提升,推动、拉动循环经济发展

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我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得到极大发展,经济发展理念和社会消费理念也随之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经济发展理念已转变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即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在供给端对循环经济发展起到推动作用。过去资源依赖型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对我国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带来的水污染、空气污染、噪声污染等问题严重影响到人们的生产、生活,随着物质生活和精神追求水平的提高,我国居民生活、消费理念正进入以绿色、环保、健康为新风尚阶段,在需求端对循环经济发展起到拉动作用。

总之,“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循环经济有机遇、有能力、有动力,各地方政府和城投类企业应充分抓住重大战略机遇期,大力推进各类园区循环化改造。

三、城投类企业参与园区循环化改造的策略选择

城投类企业参与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应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的意见》(发改环资〔2012〕765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十四五”园区循环化改造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发改办环资〔2021〕1004号)等文件要求,以“布局优化、产业成链、企业集群、物质循环、创新管理、集约发展”为指导原则,既可以以城市建设运营主体身份对自主运营产业园区进行循环化改造,也可以以区域产业升级引领者身份为其它各类企业、园区提供循环化改造技术服务。

(一)科学制定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园区布局

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是一项系统工程,城投类企业在综合考虑地方发展需求、园区现有产业结构和环境承载能力基础上,应按照“一园一策”原则,首先制定科学合理的顶层设计,对园区空间布局、功能分区进行统筹规划。

一是进行园区布局总体设计或优化。循环化改造前,产业园区入驻企业一般布局比较随意、散乱,城投类企业应根据企业间物质流、能量流关联性,重新改造园区内企业和基础设施的空间布局,体现产业集聚和循环链接效应,实现土地的节约集约高效利用。

二是保障各类基础设施的共享。通过对园区内道路、供水、排水、供电、供气、供热、通讯、建筑等基础设施进行绿色化、循环化建设或改造,推进园区土地、能源、水的集约利用。如充分利用园区闲置土地、屋顶等空间,发展分布式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实现清洁能源替代;通过发展热电联产,实现电、热、汽的协同供应、梯级利用、回收利用;通过打造供水—排水—污水处理—中水回用的水循环体系,最大限度实现节约用水。

三是加强污染集中治理。加强废水、废气、废渣、生活垃圾等污染物集中治理设施建设及升级改造,实现污染治理的专业化、集中化和产业化,逐步实现园区废弃物“零排放”。

(二)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持续优化链接水平

在企业引入方面,应按照“横向耦合、纵向延伸、循环链接”原则,聚焦当地现有优势主导产业和政府“十四五”规划中鼓励发展的战略新兴产业,严格设置技术、能耗、排放等环境准入标准,实行产业链招商、补链招商、强链招商,不断提升园区企业间循环链接广度和深度,实现企业间废物交换利用、能量梯级利用、废水循环利用,以此促进原料投入和废物排放的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形成高效循环的园区生态系统。同时,还应对园区企业建立动态的调整机制,对不达标的企业进行动态淘汰、替换,发挥对园区已有企业的激励约束作用,同时也能保障园区整体循环水平的动态调整优化。

(三)加强智慧园区建设,提升运营管理效率

现阶段智慧园区系统已成为提升园区运营管理效率的主要载体,城投类企业应通过建设智慧园区平台,形成完整的园区各项数据采集、传输、处理、应用能力,实现对园区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的数字化、可视化管理,方便对园区资源产出率、废物再利用和资源化率等循环经济特征指标进行实时监控、风险预警,辅助园区管理人员对循环链条薄弱环节进行优化决策,极大提高园区运营管理效率和效益。此外,城投类企业还应将智慧园区系统作为公共服务平台,对入驻企业开放共享,在提升技术服务、金融服务、市场服务、人才服务、政务服务等公共服务供给效率的同时,可以提高企业间的信息协同性和生态共生度,进一步促进循环链条各个环节的高效衔接。

(四)引入外部合作机构,开展相关技术服务

随着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体系的完善,如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执行,企业、园区发展循环经济既有自身为追求经济效益而产生的内部动力,又有政策层面要求规范发展、加强监管带来的外部动力,因此循环化改造相关技术服务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城投类企业可以利用区域政府资源和市场资源优势,引入科研院所、园区运营商、专业技术厂家等外部合作机构补齐技术、资金、管理短板,为区域内企业、产业园区提供循环化改造方案设计、合同能源管理、合同节水管理、环境污染治理等相关技术服务。

四、结语

面对历史性发展机遇,城投类企业应抓住机会,整合资源,培育能力,积极参与推动区域内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既可以促进自身业务转型,又能引领、推动区域循环经济整体发展。另外应充分认识到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属于技术、人才、资本密集型业务,城投类企业在开展业务时应积极引入外部合作者,并积极争取政府在资源能源定价、产权、财政税收、金融、土地、人才等方面给与政策支持。

  • 电话直呼

    • 13696741207
    • 18952084089
    • 13696741207
  • 关注官方公众号

seo seo